網絡訂餐近幾年來發展迅猛,外賣在改變我們的
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滋生了食品安全等新問題。對此,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在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國家對網絡
餐飲監管正在逐漸加強。網絡平臺應擔負主體責任,發揮“以網管網”優勢,加強大數據分析,及時分享
檢查監測、
投訴舉報信息,加強產業對接以全產業鏈的安全管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時推動公眾參與、社會共治和監管方式創新。
網絡餐飲監管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網絡餐飲的的飛速發展,一方面為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餐盒的環保問題、派送員的安全與道德問題和入網商家暴露出的后廚問題等。12月底,為了進一步要求國內各網絡餐飲服務平臺能夠明確責任,落實好即將實施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約談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點評等國內主要網絡餐飲服務平臺負責人。該《辦法》對“入網商家要有實體店 線上線下需同質”等一系列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均有明確規定。
中國經濟網輿情研究所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26日共監測到相關紙媒報道90條,新聞網站文章692篇,微信公眾號文章1547篇,微博原發、轉發4798條,博客98篇,論壇發帖24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12月底總局約談各個外賣平臺負責人引起輿論關注。
從時間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河北、廣東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網絡餐飲食品安全需社會共治
在馮恩援看來,網絡餐飲快速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即入網商家資質與餐食偷工減料問題,考驗網絡平臺的管理智慧;外賣餐盒、配送箱的環保、安全問題,是必須跨越的門檻;對派送員安全送餐的教育與培訓,決定行業的社會影響。
據有關機構調查,截止到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互聯網第三方餐飲外賣市場用戶規模已達2.75億人;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151.6億元。
馮恩援指出,平臺的互聯網技術優勢可以為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數據分析和技術支持。抽檢監測、明廚亮灶、配送箱清潔消毒標準、冷熱雙溫箱、包裝封簽、推薦安心環保餐盒等措施,將推動餐飲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經營商家應從食品安全技術的角度出發,查找網絡餐飲加工環節風險點,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風險控制措施。
網絡餐飲的特點是在快捷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美味的餐食。馮恩援認為,未來行業的發展應該更多與中央廚房或現代食品工業對接,以食品工業全產業鏈的安全管控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消費者是網絡餐飲服務的參與者,也是食品安全的最終感知者和受益者。馮恩援建議,消費者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違法現象和隱患,應積極監督、投訴舉報。監管部門和平臺應對違規商家,建立分級與黑名單制,嚴重違規的應永久不再進入平臺。
據悉,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12日在京舉行。